米乐m65月15日,台州举行台州市台州市人才新政3.0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人才办常务副主任罗文初,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社保局局长柯婉瑛,市委组织部部务会议成员、市委人才办专职副主任朱百清,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徐建林,请他们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关于人才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近期我市出台《关于高质量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统称“人才新政3.0”)。主要有七方面优化举措:
一、政策体系系统集成。覆盖产业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领域,涵盖人才引育留用全流程,政策层次更加明晰。突出市县联动。在全市实施统一的市高层次人才计划,分“500精英”人才和“特殊支持”人才两大类,同时设立县(市、区)专项。突出部门协同。根据人才领域类别设置不同的遴选平台,调动各部门抓行业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突出行业自主。支持教育和卫生主管部门针对性制定特殊人才、急需紧缺人才专项招引政策和目录,其他行业领域也可根据实际制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二、人才评价科学精准。针对不同类型人才科学设置评价渠道、标准。实施常态化认定。对符合基础资格条件的创新人才,实际到岗后可随时申请认定,享受对应层次人才待遇。设置认定快速通道。对国家级人才计划等入选者领衔项目、机构实际到位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以投带引”人才创业项目,开设认定快速通道。加强“以赛引才”。“500精英”人才创业大赛决赛获奖或专场路演获得推荐的创业项目可认定为“500精英”创业项目。探索人才举荐制。在台工作的顶尖人才每年可推荐1名符合条件的中青年人才,直接认定为“500精英”高端人才。建立人才期满评估机制。明确人才支持期资助期一般为5年,期满后需开展评估。
三、支持方式灵活多元。突出全职导向,兼顾柔性引才。顶尖人才和重大平台可“一事一议”。给予顶尖人才(团队)分别最高1亿元的项目经费支持、首轮股权直接投资,特别重大团队上不封顶。对名院名校名所设立的研发机构或共建的高能级产业科研平台、新型高校等引进“一事一议”。拓宽“柔性引才”渠道。以“项目合作”“兼职”等方式柔性引进重点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将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的柔性引才放宽到特优层次。
四、创业人才全链扶持。注重人才创业生态打造,形成了覆盖初创期、发展期、上市期的全周期扶持体系。打通晋升通道。人才创业企业落地5年内新升规入库的,可申请晋升认定,最高晋升至“500精英”高端创业项目。实施二轮扶持。人才创业企业成立10年内,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的,或企业升规入库的,给予最高2000万元奖励资助。同时提供设立登记、财税管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申报、上市辅导、法律顾问等市场化服务,让人才创业无后顾之忧。
五、本土人才一视同仁。完善市“特殊支持”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更多本土人才进入省级以上人才计划。支持攀高登峰。对新当选或入选中国“两院”院士、院士有效候选人的,分别给予个人、用人单位最高500万元奖励。入选省级以上人才计划的,按上级奖励资助总额给予1:1配套。加强梯队建设。市“特殊支持”人才分为第一层次、第二层次、青年层次,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保留并健全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建设体系,丰富教育卫生宣传文化等领域高层次人才传帮带培养载体。扩大遴选范围。县(市、区)专项由各地自主设定资助标准和培养人数,推动更多本土人才进入人才培养工程。
六、人才结构合理均衡。聚焦“工程师之城”“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支持大力引育工程师、工匠、青年人才等支撑型、实用型人才。工程师方面,对急需紧缺、重大工程领衔的卓越工程师引进“一事一议”,打造国家级工程师基地、工程师学院、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等多元平台。技能人才方面,打造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常态化举办技能大赛,对获得世界技能大赛优胜奖以上的选手给予最高60万元奖励。青年人才方面,在“500精英”人才和“特殊支持”人才专项中均设置青年人才类别,扩大40周岁以下青年遴选占比,畅通上升通道。
七、人才生态全域建强。紧盯人才关键小事,大力推进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一件事”改革,打造“台爱人才”服务品牌。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在房票补贴等购房优惠基础上,筹集建设高品质人才公寓,构建集办公、生活、交友、休闲为一体的高品质人才居住生活圈。推进人才服务数字化改革。丰富拓展“台州人才码”功能,打造政策咨询、政策兑现、生活服务“一站式”平台。优化生活综合保障。健全人才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疗休养等服务机制,不断提升人才获得感幸福感。
一直以来,我市坚持“引人入胜、聚才兴市”工作导向,大力实施青年英才聚台州计划,全力吸引广大青年才俊来台就业创业。近日,市政府研究出台《关于高质量引聚青年人才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完善青年人才政策体系。《意见》主要内容有:
一是大力引育高校毕业生。台州是全国首批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为让大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台州、乐业台州,我们着力提升城市“青和力”,加强政策集成。高校毕业生来台可以享受最高13万元安家补贴,在台非公企业连续工作满3年、满6年的米乐m6,可按原标准再享受第2次、第3次安家补贴。在台购房的,可以享受最高40万元房票补贴,还可提取个人、配偶及父母住房公积金直接支付首付,并享受14家定点银行购房按揭贷款最低利率优惠。
二是大力引育技术技能人才。台州正全力打造技能型社会和工程师之城米乐m6,大力支持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来台就业创业,对具有正高级、副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具有特级技师、高级技师资格的技能人才,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30万元房票补贴。
三是大力引育博士后。支持台州博士后设站单位创新发展,每招收1名博士后研究人员,给予设站单位30万元日常经费补助,并给予新招收的全职博士后研究人员10万元生活补贴。支持台州企事业单位聘用博士后,给予聘用单位20万元工作经费补助,给予受聘博士后25万元安家补贴和最高50万元房票补贴。
四是积极开拓引育渠道。组织开展“智汇台州百校引才”等系列活动,支持用人单位“走出去”招才,给予用人单位最高每次3500元招聘补贴。同时,我们邀请全国高校师生到台州开展招聘交流活动,给予学生每人次最高1500元应聘补贴,给予高校带队教师每人次最高3500元一次性补贴,并提供最长7天的免费食宿。
《意见》的出台,与去年出台的《关于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若干意见》相衔接,政策体系不断优化,政策叠加效应更加明显。我市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还包括:
一是在促进大学生积极就业方面:对到非公企业就业的专科以上毕业生,给予最长3年每年最高9000元的就业补贴。对中小微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给予最长1年的社保补贴。在台灵活就业的,按其实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2/3,给予最长3年的社保补贴米乐m6。来台见习的,由见习基地按不低于当地最低月工资标准给予基本生活补助。
二是在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强化创业全周期扶持,在校大学生和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在台州首次创业3年内,可申请最高6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依法缴纳社保的,还可每年享受创业社保补贴1万元;创业场租补贴按照最高每天每平方米1.2元,最高可补贴300平方米。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按每带动1人就业给予2000元补贴,每年最高补贴2万元,以上几项补贴期限最长均为3年。此外,还可享受一次性创业补贴8000元。
三是在强化生活服务保障方面:我们为大学生“量身定制”优惠礼包,不断升级台州人才码功能,集成1000个服务场景的服务内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申领人才码米乐m6,享受3年免费公交、金融服务等政策。
2023年,我们将聚焦全球一流临港产业带和五大产业城建设,坚持依托产业引才,依靠产业留才,加快高精尖人才引进和集聚,力争全年新引进“500精英”100名、新增落户创业企业50家。“500精英”引才公告主要内容有:
(一)引进对象和重点领域。面向海内外引进具备国际国内领先学术技术水平,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实施产业化发展的科研成果或项目,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的学科带头人、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团队)。重点引进汽车、医药健康、智能制造、产业数字化、光电、新材料等领域的高精尖人才,以及教育、卫生、哲学社会科学、宣传文化等社会事业重点领域的专业人才。
(二)申报类型及条件。分为创业人才(项目)、创新团队、创新人才三类,其中创新人才分产业经济领域、社会事业领域、青年人才等三个类别,每个类别单独设置申报条件,大家可以登录台州人力社保局网站或台州人才在线具体查看申报要求。
(三)主要扶持政策:针对创业人才引进,顶尖人才(团队)创业项目按“一事一议”方式引进,5年内给予最高1亿元的项目经费支持,相关资助在“一事一议”协议中明确。对入选“500精英”高级至领军层次的创业人才,给予最高200万元到2000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并提供最高5000平方米3年免租创业场所或给予相应租金补贴。发展成长的创业项目,可享受最高2000万元的二次追加扶持以及一系列金融扶持。针对创新人才引进,全职到台州企业从事技术研发、管理等岗位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入选“500精英”创新人才的,5年内按人才年薪60%给予用人单位每人每年最高100万元引才薪酬补助;到社会事业单位从事创新的高层次人才,待其创新项目立项后可享受最高2000万元创新资助。此外,高层次人才本人还可享受房票补贴、安家补贴、生活补贴等政策待遇。
(四)申报和认定方式。综合考虑各层面人才情况,2023年认定方式更加多样化米乐m6,除了以往评审认定、一事一议、以赛引才、项目路演等方式外,今年新增认定快速通道,新引进人员符合当年度《台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高端及以上创业人才(项目)条件的,可选择快速认定方式;新增“以资引才”方式,鼓励投资机构“以投带引”推动人才创业项目落户,引进人才项目符合“500精英”申报条件且机构实际到位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可开设评审或认定快速通道。